大家好,关于鹦鹉螺潜艇很多朋友都还不太明白,不过没关系,因为今天小编就来为大家分享关于为什么潜艇起名鹦鹉螺号的知识点,相信应该可以解决大家的一些困惑和问题,如果碰巧可以解决您的问题,还望关注下本站哦,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
本文目录
海底两万里中的潜水艇的名字是鹦鹉螺号还是诺地列斯号...中的船有的叫“诺第留斯号”,有的叫“鹦鹉螺号”世界第一艘核潜艇——“鹦鹉螺”号.
鹦鹉螺号是凡尔纳经典科幻小说《海底两万里》描写的在当时的世界上独一无二的潜水船只,小说里,故事的主人翁跟随尼莫船长乘坐鹦鹉螺号在海底进行了一场即趣味盎然有惊险刺激充满了浪漫主义的奇幻旅行,而尼莫船长这个是最吸引我的,他博学多才,沉稳却又内心充满热情的个性以及其密一样的身份和内心对人类主流社会的蔑视、隐恨、愿乘风而去却又不能尽释其牵挂的复杂感情更令人久久回味而不得释怀!作为尼莫船长的座驾鹦鹉螺号是完全超越了当时的科技水平的产物。
小说中描述鹦鹉螺号为长90米,宽7米的细长纺锤型潜艇,航行性能极好,最高航速可达50。这是艘理想化的潜艇,能源和船员的生活必需品都来自于大海,它完全不需要陆地的补给,可以无限期的在海上航行。船的内部很宽敞舒适,甚至还有博物馆和图书馆!船的武器是船头的撞角,凭着船自身的高速和坚固外壳,撞角的威力十分巨大,小说中最后鹦鹉螺号就是靠它反击攻击它的敌战舰,鹦鹉螺号高速从战舰的船侧撞了过去,撞角穿透船身,整个鹦鹉螺号从战舰船身中穿过,从另一侧穿了出来!
世界第一艘核潜艇——“鹦鹉螺”号
1954年1月21日,美国建造的世界上第一艘核潜艇——“鹦鹉螺”号下水,美国总统艾森豪威尔参加了下水仪式。在贵宾席中有一位被誉为“核潜艇之父”的人,他就是这艘核潜艇的设计者海曼·乔治·里科弗(1900年1月2日生于波兰)。他面对着徐徐潜入水中的“作品”热泪盈眶。从1948年起至1954年底全部竣工,他耗费了大量的心血。“鹦鹉螺”号核潜艇艇长90米,总重2800吨,全部建造花费5500万美元;平均航速为20节,最大航速25节,最大潜深150米,按设计能力可连续在水下航行50天,全程3万公里而不用添加任何燃料;潜艇外形为流线型,整个核动力装置占艇身的一半左右。
第一艘核潜艇鹦鹉螺号的名字来源于凡尔纳经典科幻小说《海底两万里》描写的同名潜水船。
另 1801年,美国人R.富尔顿建造的“鹦鹉螺”号潜艇,艇体为铁架铜壳,艇长7米,携带两枚水雷,由4人操纵。水上采用折叠桅杆,以风帆为动力。水下采用手摇螺旋桨推进器推进
“鹦鹉螺”号一说是"诺第留斯"号(这其实就是英文“nautilus”的音译。而“鹦鹉螺”则是nautilus的意译。)
······································
说行天下是非常不错的小说网站大全,你值得拥有。
因为英文的翻译音不一样,所以有的叫诺第留斯号,有的叫鹦鹉螺号,其实都是同一条船。
鹦鹉螺号(Nautilus)是(法国)儒勒·凡尔纳小说中的一艘潜水艇,在《海底两万里》(Vingt mille lieues sous les mers)和《神秘岛》(L’le mystérieuse)中出现。“鹦鹉螺”是这艘潜艇的名字,或译为诺第留斯号,艇长为尼摩船长(又译内摩船长、内莫船长、奈莫船长)。
鹦鹉螺号的外形
船是很长的圆筒形,两端作圆锥状,像一支雪茄烟。从头到尾,正好是70米,它的横桁,最宽的地方是8米。它的宽是长的十分之一,它从头至尾是够长的,两腰包底又相当圆,因此船行驶时积水容易排走,丝毫不会阻碍它的航行。
面积共为1011.45平方米,体积共为1500.2立方米。就是说——船完全沉入水中时,它的排水量或体重为1500立方米或1500吨。
潜艇由双层船壳造成,一层是内壳,另一层是外壳,两壳之间,用许多工字形的蹄铁把它们连接起来,使船身坚硬无比。是的,由于壳与壳之间有这种细胞式的结构,这船像是一大块实铁,中间饱满无隙,可以抵抗一切。它的边缘不可能松动;船身合二为一,是由于结构本身的力量,不是由于铰钉的扣紧;因为材料配置完全适合,构造整齐划一,它可以在海洋中行驶,不怕最汹涌的风浪。
好了,文章到这里就结束啦,如果本次分享的鹦鹉螺潜艇和为什么潜艇起名鹦鹉螺号问题对您有所帮助,还望关注下本站哦!